匆忙上市的滴滴,虽然把生米煮成了熟饭,但IPO即使再低调、再迅速,现在看来也是在铤而走险。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首发
作者:施燕芬
编辑:雷缓之
设计:岚昇
编辑助理:朱智琪
上市仅两天,滴滴就被审查了。
7月2日晚,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称,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当晚,滴滴股价应声下跌,盘前直线跳水,一度跌超10%,收盘时跌幅收窄下跌5.30%,报15.53美元/ADS,市值.05亿美元。
两天后,7月4日晚,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要求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滴滴回应称,将严格按照要求下架整改。目前,在主流应用平台上,滴滴出行已经不能下载,但已安装应用的用户仍可正常使用。
▲下架APP的惩罚手段可谓严厉。图片来自网信中国。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滴滴疾风般地成功上市。6月11日,滴滴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IPO招股书。在20天内,滴滴以10倍超额认购完成了IPO。美东时间6月30日,没有任何敲钟仪式和狂欢,滴滴低调地在纽交所上市。
滴滴发行价为14美元,是13-14美元的发行区间价格上限;开盘价18美元,上市当天市值一度上扬超过亿美元,收盘时报14.2美元,市值亿美元。
但眼下回头看,当初滴滴匆忙上市,即使再低调、再迅速,也像是在铤而走险。
数据安全监管加码,滴滴不是特例
平安证劵分析师付强发表证劵研究报告表示,滴滴受到此方面的审查,可能是因为滴滴已经被定义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商。
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12部门联合制定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发布。根据该文件,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设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要面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中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滴滴在采购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存在威胁到国家安全的风险,包括供应链的稳定性,重要数据被窃取、泄露、毁损等风险。”付强称。
▲滴滴被下架,牵连最大股东软银在东京一度下跌6.1%,在日经指数成份股中跌幅最大。图片来自网络。
国家网信办对网络安全审查的处理措施,并不止针对滴滴一家。
两大出行集团——满帮集团和滴滴出行,在这场审查风暴中,被绑成同一条绳上的蚂蚱。巧合的是,它们的天使投资人都是王刚。
在滴滴出行APP下架的第二天早上,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称,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停止新用户注册。
在此前,工信部在5月通报APP下架90款侵害用户权益APP,包括天涯社区、大麦、途牛旅游、脉脉等。早在今年3月,网信办秘书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39类常见类型移动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要求其运营者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
滴滴、运满满、货拉拉、boss直聘等,正是归属于这39类常见类型中。
BOSS直聘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我们高度重视并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全面排查和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在有关部门的监督领导下,BOSS直聘一直坚决维护网络安全,全力保障各项数据安全。我们将不断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与能力,切实履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数据安全已成为互联网平台企业绕不开的关键词。付强在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后也认为,“国家监控处罚侧重的是数据安全”。
在6月10日,人大常委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并将在今年9月1日起施行。法规实施后,对数据安全的监管将会更加严格。
付强认为,在高压监管下,“滴滴必然要对其核心网络设备、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大型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网络安全设备、云计算服务等进行梳理和整改”。
反垄断疾风骤雨,互联网巨头颤抖
另一个背景,则是从去年年底开始掀起的反垄断风暴。而滴滴在上市前,也陷入反垄断管控之中。
4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对9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立案调查,涉及互联网巨头企业包含腾讯3起、滴滴3起、苏宁1起、美团1起、阿里1起。市场监管总局对涉事企业分别处以法律规定最高数额的50万元人民币罚款。
对此,滴滴在IPO招股书中解释道,滴滴已完成自检,相关政府机构已经进行了现场检查。若监管机构认定存在违反反垄断、反不公平竞争、税收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滴滴可能会面临进一步的罚款,并可能被要求进行资产剥离或受其他行政处罚。
反垄断喊了很多年,但是这一次,包括滴滴在内的互联网巨头发现,他们面临的监管态势是空前严峻的。
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中国经济周刊》在今年5月发行的第9期杂志封面用显著的字体写着,互联网巨头遭遇监管“紧箍咒”。
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罚款.28亿元,这一数额刷新了中国反垄断行政处罚纪录。
4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税务总局召开了一场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腾讯、滴滴、爱奇艺、百度、贝壳等34家互联网企业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强迫实施“二选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掐尖并购”等问题必须严肃整治,会议要求充分发挥阿里案警示作用,要求各平台企业在一个月内全面自检自查,逐项彻底整改,建立平台经济新秩序。
4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反垄断法》修订草案被纳入“初次审议的法律案”,这意味着《反垄断法》实施13年后,将迎来首次大修。次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反垄断工作会议明确,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反垄断工作“大年”。
4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再次对互联网巨头出手,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不仅是中央,地方对反垄断的力度也在趋于严厉。在6月底的一则地方新闻中,内蒙古市场监管敦促“贝壳找房”平台内经营者自觉遵守《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7月1日,广东省人大代表叶丽燕表示,广东将重点加强对大型互联网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封禁”等行为的执法规制。
浙江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组咨询专家王健表示,反垄断将成为“新常态”。
滴滴创业9年,曾被多次约谈
大气候不容乐观,而具体到小环境,滴滴出行也在过往多起风波之中居于焦点位置,多次被监管部门点名。一位曾经在滴滴工作的前员工告诉雷锋网:“程维经常被约谈,谈完可能都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在此次下架APP前,滴滴面临过最大的风险是年因频发的滴滴司机侵犯乘客事件,顺风车业务被叫停下线。撇开这个不说,光是近期,根据官方资料显示,约谈的内容就包括:
3月5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同志对滴滴进行了约谈。约谈指出,滴滴在部分城市调整经营策略准备工作不充分,沟通评估不到位,涉嫌侵害驾驶员合法权益;
5月14日,交通运输部等8部门对滴滴出行等10家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公司进行联合约谈。约谈指出,网约车平台公司抽成比例高、分配机制不公开透明、随意调整计价规则,以及互联网货运平台垄断货运信息、恶意压低运价、随意上涨会员费等问题备受诟病。
……
在去年,滴滴在西安20天内被3次约谈。
与以往不同,此时滴滴反复被约谈,核心问题从社会安全变成了数据安全。
多个城市在约谈中反复提及,要求滴滴将营运数据完整、实时接入政府监管平台。年8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富民在公开场合上表示,在网约车管理上,一家独大的滴滴,无论在广东还是在全国,都出现了拒绝数据接入接受监管的现象,不肯提供详尽的驾驶人员和运营车辆数据。
当时,滴滴与监管部门对数据接入有所争论。在年8月《经济参考报》的报道中,滴滴出行首席发展官李建华曾提出的一些疑问,“给监管部门提供实时数据究竟有没有必要?我们的用户信息被政府部门泄露出去谁负责?”
▲被约谈已成家常便饭。图片来自交通运输部。
数据被滴滴视为极为重要的竞争力。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金瑞指出,对于滴滴来说,这些信息既可能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也可能涉及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对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和用户权益保护至关重要。在现在的造车潮下,商业交通数据被认为是滴滴造车的护城河。
在数据不对接、监管部门难以保障滴滴出行安全下,年,相关部门关闭了滴滴夜间运营,但一周后便恢复了。
《中国经济周刊》在年10月的报道中提到,在合规性问题上,包括滴滴在内的网约车平台和监管部门之间正在背后展开拉锯战,博弈相当激烈。当时要求的合规要求是“京人京车”“沪籍沪牌”。
这无疑是在加大滴滴的运营成本,滴滴也一直都没做到百分百合规。但在滴滴退出夜间服务的那一周,由于合规的出租车、其他网约车等运力不足,导致各地黑车和黑摩的横行。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滴滴在变相向政府部门‘施压’:一旦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快车基本不存在了,没了快车之后,黑车和黑摩的横行,交通变回以前的样子,这可能也是监管部门不希望看到的。”
时移世易。如今,尽管滴滴是网约车的巨头,但一汽、上汽等汽车厂商,美团、高德等互联网平台加入,传统出租车转型,社会运力与日俱增。在高举反垄断大旗、《数据安全法》出台的当下,滴滴即将面临着更严厉的整改。
版权声明
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首发,版权归无冕财经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