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货车 >> 货车车标 >> 正文 >> 正文

本色不变,信仰永存听听这些咸宁老党员守

来源:货车 时间:2023/6/12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www.shang-ban.com/m/

编者按

他们退休不退色,仍坚持发光发热;他们克服家庭困难,舍小家顾大家;他们任劳任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乐于奉献,弘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近日,为了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本报记者采访了一批老党员,展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的风采,以飨读者。

“军魂·中华英雄儿女荣誉勋章”获得者杨生年:

“我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很远”

“我没做什么值得说道的事情,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很远。”6月28日下午,在福星城小区,78岁的杨生年老人抚摸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话语淡然。

尽管年近耄耋,老人仍腰杆笔直、精神矍铄,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眼神明亮、神情激动。

年11月,16岁的杨生年入伍,离开咸安区官埠桥镇,来到东北吉林市空军第十七航空学校,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迅速成为一名合格的空军机务人员。

年8月至年8月参加东南沿海国土防空作战,年8月至年11月参加援越抗美作战……杨生年用高超的技术、严谨的作风,守护着一架架“战鹰”。

“有一次辗转作战,为了全力保障‘战鹰’的安全,保证故障不上天、不过夜,我一个多月没脱解放鞋。”杨生年说,作为机务兵,手里掌握着战士的生命,让他们安心上天,安全着陆,是应尽的职责。

尽管身为技术兵,杨生年保家卫国的决心毫不逊色,写过三次请战书,时刻做好上战场抛洒热血的准备。

靠着这份“尽好应尽之责”的信念,凭着“时刻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觉悟,杨生年在部队连续6年获评“五好战士”,被授予“军魂·中华英雄儿女荣誉勋章”“从军旗下走来纪念章”。

10年的军旅生涯,将“为人民服务”刻在杨生年骨子里。

年,杨生年被分配至咸宁地区麻纺厂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 身份,兢兢业业、热心快肠。

同事有事请假他及时顶上,一人干两个人的活也毫无怨言;谁家有事需要帮忙,他 个伸出手,不求回报。年至年,他连续3年获得全厂“ 共产党员”称号。

年,杨生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忙碌了一辈子,老伴子女都劝他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别再操那么多心,可杨生年却说,只要还能动,就要发挥余热。

社区政策宣传,能看到他忙前忙后的身影;小区治理工作,能听到他建言献策的声音;革命历史微党课,少不了他侃侃而谈的身姿。

此外,老人还发挥自己熟知水电维修的优势,当起小区里的义务水电工。谁家水管堵了,哪家电不通了,只需要喊一声“杨爹”,杨生年就上门给摆弄好。

杨生年女儿笑言:“我爸就是停不下来,每天就像我们上班一样,准时去社区报到。”

“是共产党培养了我,我只是做了一些小事,离党和人员的要求还很远。”喜迎党的百年华诞,杨生年表示,要永远跟党走,做合格党员,为建设美好咸宁做贡献。

十六潭社区党委书记郭芬芳说,杨生年这样的老党员,是社区的宝贵财富,通过他的言传身教,带动了一批年轻党员砥砺初心,奋斗在推动咸宁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记者张敏)

坚守隔离病房的保洁员樊顺珍:

“我是革命的一块砖”

一身蓝色工作服,一双布满老茧的手里拎着大大的垃圾袋……6月28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见到樊顺珍时,她正在埋头做清洁。就是这个瘦小的老人,疫情期间一人承包了整个感染病区的清洁。

今年69岁的樊顺珍,是一个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医院从事保洁工作已经11年。同事、病患对她最多的评价是“勇于担当、热心奉献”,樊顺珍常说:“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医院搬迁之初,樊顺珍原本分到行政楼做保洁。因为没人愿意到感染科病房,领导提出安排她过去,樊顺珍毫不犹豫应承下来。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樊顺珍勇敢逆行,主动申请到隔离病房工作。樊顺珍说:“我始终记得当年入党时宣誓,要对党忠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就是一场‘战役’,我是老党员,肯定要冲锋在前,如果这个时候退缩了,那就是‘逃兵’!”

疫情期间,隔离病区三层楼的清洁,原本需要6名保洁阿姨,樊顺珍一个人“承包”了。

她每天清晨四点半就起床赶到科室,严格按照流程做好防护,进入隔离区。把一楼到三楼的医护办公室清扫干净,认真消毒,清理病房卫生,收集垃圾。每天下班前都要给所有的医疗废物、生活用品撒上消毒液,用黄色垃圾袋装好,分类打包,全程规范化安全处理。

一天下来,樊顺珍在隔离区总计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厚厚的防护服下,常常是一身的汗,像泡在水里,有时整个人都是肿的。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节约防护服,她每次进病房前都忍住不喝水,出来的时候一口气能喝5杯水。

做完清洁工作,闲不住的樊顺珍还会帮病患清理秽物、清洗衣服。医护人员、病患对她连连点赞。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殷丹说:“樊师傅吃苦耐劳,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勇敢与担当。”

其实樊顺珍的人生很坎坷。她幼年丧父,家庭贫困。丈夫患多种慢性病十几年,后因肺癌去世。她一人撑起家庭,照顾年近九旬的婆婆。

“我没读过书,当年是在老支书的指导下,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学,写了入党申请书。是党培养了我,我为我是一名党员而自豪。”樊顺珍说,我家有6名党员,我常常教育孩子,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严格要求自己,冲在前面。

疫情期间,樊顺珍捐出元用于抗疫。儿子儿媳在她的带动下,也纷纷捐款、献血。工作之余,她和儿子坚守社区党员责任岗,负责照祥李巷、郭桂巷等路段环境卫生。

因为疫情期间表现突出,樊顺珍被阿里巴巴集团评为年度“战疫英雄”。七一前夕,市领导还到她家走访慰问。

获得荣誉后,生活有什么变化?樊顺珍拍着胸口说:“我要继续奋斗,一直做到做不动为止。”(记者周萱)

始终保持学习热情的徐运志:

“幸福就是永远跟党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6月28日,记者的到来打开了徐运志记忆的闸门,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年9月,徐运志出生在咸安汀泗的一个小山村,家中有兄弟姐妹7个,小学没读完就回乡干农活。亲眼见到敌军飞机狂轰乱炸的他,心中种下了又怕又恨的种子。年,19岁的他听到抗美援朝招 信息,立即主动报名,誓要拼命保家卫国。

当年,血气方刚的徐运志成功入伍,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新学习了多个汉字,还学习了几何、代数、反函数等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此后,成功完成基础知识学习的徐运志,转入技术教育学校学习飞机保养和维修,因为成绩突出,年至年连续荣立两次三等功,并于年8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民的铁鹰永远是年轻,高超的技术本领,力量无穷……”讲到动情处,徐运志哼唱起了那时航校里每天无限循环播放的歌曲,激励着自己拼命学习。

回想起那时的干劲,就一个词“没日没夜”,要不断补充新知识,要又快又好地对朝鲜战场回来的飞机进行维修和保养……也是在那时,徐运志飞速成长,从一个小学没毕业的年轻人,成为了技术骨干,并被调往飞机制造厂工作。

从设计科、工艺科到材料科、实验室,好学善学的徐运志被当作专家培养。为了不辜负组织的培养,他将新婚的妻子留在家乡,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

“组织培养了我,哪里需要我,我就要到哪里去。”年,徐运志响应国家号召,转业回到家乡的湖北液压厂支援地方建设。

那时,没有路、没有电,一个车间、不到个员工,待遇骤降、条件极差,但徐运志没有一丝怨言,精通机械的他从生产连连长干起,一直干到厂党委委员、厂机关书记,培养了一批批年轻的技术骨干,发展了数以百计的共产党员。

湖北液压件厂也迅速发展壮大,连片厂房、余名员工,全市 国企,全国液压件厂前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无人不羡慕液压件厂的职工。

“只要肯钻研,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年,徐运志退休后,又潜心钻研地质学,曾为省里来的地震专家科学研判提供了有力数据。

“幸福就是永远跟党走。”如今,徐运志已88岁,退休27年来从未停止学习,腿部骨折已12年,仍乐观地坚持锻练。

“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徐运志说。他也总是教育儿孙及身边的人要时刻更新知识,坚定理想信念,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赓续红色血脉,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记者王莉敏、通讯员马赟)

爱岗敬业的省劳模徐和祥:

“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

6月28日清晨四点多,69岁的徐和祥就悄悄起了床。退休在家的他为什么起这么早?

“几十年的老习惯了,改不掉。”他说。

徐和祥这个习惯是怎么养成的?那还得从他年轻时说起。

年,21岁的徐和祥成为咸宁市交通系统一名职工。他先后担任过货车司机、客运司机。

自踏上工作岗位起,徐和祥就把安全、守时铭记在心。尤其是开客运班车那些年,早起是家常便饭,他从未迟到晚点,安全行驶超百万公里。

年,徐和祥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因工作表现突出,他被调往温泉中心客运站任副站长,分管客车调度。

当了“官”,上行政班,是不是可以轻松一些,不用起那么早了?

没想到,上任 天,徐和祥还是四点起了床, 个到了客运站。因为 班车5点发车,他要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客车准时准点发班,不耽误乘客出行。

不管风里雨里,逢年过节,徐和祥每天 个到车站,把调度室、票房连上网络,检查首班车车况…… 一个离开车站,巡视清场,锁上大门……这样的事情,他坚持了几十年,直到退休。

“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受天气影响,车辆调度难度增加,车况复杂。为了不耽误发车,徐站长清晨打着手电筒到集体宿舍,喊早班车的司机起床。早上发车前和晚班临走前,主动帮助司机检查车况,义务维修保养。”徐和祥的老同事、现任温泉中心客运站副站长李建军说,老站长是个特别敬业勤恳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好细致的准备,率先垂范,始终如此。

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

“我是一名党员,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无以回报。只有尽己所能,把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好,尽职尽责服务人民。”徐和祥说。

年,徐和祥不幸患癌,为了治病花光家中积蓄,但他并没有向组织伸手。他一辈子廉洁奉公,过得清贫,现在还住在30多年房龄的蜗居里。

“徐站长就像经典红色电影里走出来的党员模范。”客运站副站长陈世刚说:“他常常教导我们多吃苦、勤干事,他敬业的精神影响了很多年轻同事。在他的带动下,我也成为了一名党员,遵循他的足迹,身先士卒,冲在一线。”

退休后,徐和祥不忘党员本色,经常参与党员活动,发挥余热。在他的床头常年挂着一枚奖章,那是年他获得的湖北省劳动模范的奖章。

“它时刻鼓舞我,也提醒我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徐和祥说,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回想当年入党的情形仍历历在目,重温入党誓词心情依旧澎湃。“我会永远忠于党,追随党。把我的‘老习惯’保持下去。”(记者周萱)

88岁仍活跃在社区一线的杨文珍:

“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6月29日上午,在岔路口社区茶花北路小区,杨文珍老人和好友一起,用手机录制红歌视频。

银白的头发用发箍仔细理好,清瘦但腰背直挺的身体,套在红衣白裤里,胸前的党徽闪闪发光……今年88岁的杨文珍,精气神十足,一曲唱罢,立即和社区工作人员商量下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细节。

茶花北路小区属于“三无”老旧小区,人员杂、基础设施差,管理难度大。这些年,却成为让附近居民艳羡的小区。

道路不宽但干净,房屋虽旧但清爽,看不见垃圾污水,找不到卫生死角……漫步小区,一派整洁有序的景象。

这些,都和杨文珍老人的努力分不开。邻里有纠纷,她当调解员;交通有堵塞,她当指挥员;道路脏、乱、她当保洁员,她还是孩子们的心里辅导员、社区的宣传员,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杨妈”。

茶花北路路段原来破烂不堪,污水横流,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且由于没有规划,有些人家自己修起了院墙,通往社区的路逼仄不堪。

年,杨文珍发动社区居民集资修路,需拆除一些居民的院子围墙。一些居民不领情,百般阻挠。

面对阻力,杨文珍决定“走群众路线”。在温泉办事处和岔路口社区的支持下,她和社区里有威望的几位热心居民挨家挨户上门通知居民开群众大会。

后来,修路拓宽时必须要占用杨文珍家的院子,她二话不说,自付元工资请来工人将院墙拆了,往里退进去80公分重建。修路差资金,她悄悄出钱补上;和社区干部出去办公事,她自付车费从不占公家便宜。

没有私心、一心为民的一言一行,让爱斤斤计较的居民对“杨妈”刮目相看,打心底里服气,道路修缮拓宽工程快速推进。

几十年来,“杨妈”一直是社区干部的好帮手、邻里的热心人。年,茶花北路小区成立党支部,“杨妈”顺理成章成为党支部书记。疫情期间,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小区60余人自愿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除了做好本小区疫情防控外,还支援了社区。

“‘杨妈’快90岁了,她做事又不图什么,让我们非常感动。如今虽然没有物业公司,但小区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小区里的热心人石双全说,在“杨妈”的带头示范下,小区的保洁,每家每户轮流参与,小区大门处,日日有居民值守。

今年,“杨妈”考虑到年纪大了,便从党支部书记的位子上退了下来,但仍担任支部委员,仍在为小区的大事小事操心奔波。

“我小时候受过很多苦,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如今幸福安康的生活。”“杨妈”说,作为党员,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直到生命 一刻。(记者张敏、通讯员王傲琪)

伤残退役军人杨前锁:

“感谢组织没有忘记咱”

“感谢组织没有忘记咱!”6月28日晚,咸安区温泉街道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表彰大会现场,82岁的老党员杨前锁接过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感激不已。

次日上午,记者走进杨前锁老人家中时,电视里正播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七一勋章”颁授仪式。杨老脖子上佩戴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胸前别着党徽,眼里噙满了激动的泪。

杨前锁年出生在鄂州华容的一个贫苦农村家庭,小学毕业后就回家务农。17岁参军后,直接来到抗美援朝战场,从学习开车、修车做起,所在部队一直是先进连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年6月,杨前锁随部队回国,8月便作为汽车团成员被调往某国防试验基地从事后勤保障工作,这一去就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辗转了20年。

回忆起那喝不上淡水、冬天睡单帐篷、皮肤皴裂生疼,一度与家里失联的日子,杨前锁却是笑眯眯的。年冬天,他入党了,介绍人的名字还记得清清楚楚,副班长马前元和战友夏清哈。

最激动人心的是,年10月16日15时,“ 颗原子弹横空出世”的欢呼声,“中国人真的扬眉吐气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基地高高飘扬。

年,因为出色的工作,杨前锁获得了“人生 礼遇”——被部队推荐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回来后在部队 的礼堂与全体战友分享心得。

然而,这一切在年成了尘封的记忆。那年,杨前锁带着伤残的身体,转业到湖北省供销储运公司咸宁车队工作,由于涉及到国防机密,他对过去的一切守口如瓶,对谁都不再提起。

“走到哪都没有忘记党员的身份。”杨前锁说,自己生来是个穷小子,是共产党让自己从吃不饱饭变成了吃穿不愁,一定要拼命地干。

那时,熟谙驾驶技术的杨前锁作为副队长,带领车队风风火火跑长途运输,别人冬天不敢去的四川山区,他亲自押车去,甚至还派 的儿子在下雪天去。有人笑他是“傻子”,而他却只有一个信念——“走哪都要把工作做好。”

命运有时爱开玩笑。和杨前锁一起从部队回来的夫人早逝,在市场化的浪潮中,儿子、媳妇、女儿、女婿相继下岗外出打工,老杨一个人既要承担经济压力,还要看护两个幼小的孙儿。

“日子再困难也不能向组织伸手!”杨前锁叮嘱儿女。直到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后,各级组织的关怀如约而至,让他充满感恩。

“一定要深入学习党史,明白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要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工作做起,扎扎实实地回报祖国、回报社会。”杨前锁寄语当代年轻人。(记者王莉敏、通讯员李清)

来源:咸宁网官方网站

编辑:吕希

监制:陈凯

出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1.致全市人民的一封公开信

2.6月10日起,全市暂停新冠病毒疫苗第1针次接种吗?咸宁疾控 提示!

3.事业编制!咸宁一地公开招聘人(附岗位表)

4.受到不实举报,咸宁纪委为名干部澄清正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