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GB-的规定,一些货车装置即将从年1月1日起强制安装,眼看距离年不足半个月,我们不妨来一起梳理一下,哪些装置即将成为货车标配?又将对货车用户——特别是散户司机产生哪些影响。
年1月1日起即将成为货车标配的装置一共有九项:
制动类装置有三项制动安全被重视
要求危险品半挂车全部车轮安装盘式制动器其实并非苛刻且不能理解的要求。
首先要注意的是,对总重量超过四十多吨的货运挂车而言,一大部分质量都被后部的挂车占据,一旦挂车制动出现问题,牵引头部位的制动系统再高端也是回天乏术。
因此,要提高大货车制动安全必须将挂车制动列为重视对象。相比传统鼓式制动,盘式制动器具备散热快、重量轻、耐高温等优势,这就能保证盘式制动器在高负荷、高强度工作下仍旧能维持稳定的制动性能。
配装ABS的江淮轿卡X5此外,目前ABS已成为中重型货车标配,但在3.5吨级以下微型货车上还很少看到。但是鉴于微型货车在运营过程中也存在重载的情况,而紧急制动时如没有可靠的保护装置,也极易发生侧翻事故,因此强制要求微卡产品加装ABS也是有一定必要的。
最后再来看加装带有测试管路压力功能的连接器这一要求。
目前运营的货车其实是没有可以用于检测单个储气罐或制动气室气压的接口的。一般司机和用户也只能从仪表盘上获取气路报警信息,无法提前预知微小故障,倘若在行驶途中气路突发故障,影响车辆制动,也是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的。
令人意外危化品货车油箱容积压缩至L
“危险货物运输货车应装备单燃油箱,且单燃油箱的容积应小于等于L。”应当是GB改版之后比较令人惊讶的规定之一。
要知道,现在各个整车厂家可谓绞尽脑汁先尽量给牵引车减重,然后为它们安装“超大油箱”甚至“双油箱”。
但此时此刻,新规却明确要求将危化品货车的油箱容积限定在L,应该令很多长期跑长途的司机和用户感到为难。
不过,危化品运输原则上是不允许挂靠的,因此这一规定对散户司机的影响是不大的。而且,一般危化品运输车队为了保障安全性,对车队招聘的司机也没有严格的时效限制。
不过限制油箱容积之后,跑长途的危化品车辆停车加油的次数势必会有所增多,以这个方式使司机规律性休息也是有效的,所以这一规定的改变可以说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新增多项报警提示装置关都不能关
在即将实施的九项新规中,“信号提示”、“报警装置”、“警示提示”等超过了一半,而且其中有一部分装置为了防止人为干预,还特别要求了“保证驾驶人不能关闭”。
其一便是总质量在12吨及以上的货车,必须安装右转弯音响提示装置,就像公交车的声音警示一样,而且要保证驾驶人不能自行关闭。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为了规避由于大货车转弯时存在的大范围盲区,引发安全事故。
即使直行时,大货车司机也存在大范围的右转弯时,大货车本身体积大,如果行人或小型车辆贴近货车车头,驾驶员是很难察觉的,因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时常发生。
右转弯时,司机常常因为看不到粉色区域右转弯提醒更能引起行人和车辆的注意,这个其实对货车司机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当然,有了这一警示装置也并非一劳永逸,司机师傅在驾车时还是要多注意观察周围情况,避免事故的发生。
另外,三轴及以上货车在年1月1日后必须具备超速报警功能,“当行驶速度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大于等于60km/h、对其他货车大于等于km/h时,能通过视觉和声觉信号报警。”
超速报警装置对保障行车安全肯定有积极影响,不过针对目前大多数快运业主对时效要求都非常高,许多货车司机为了赶时间都会以较快地速度行驶。
超速警报上线后,虽然对规范司机驾驶行为有一定积极影响,但如果行业内仍旧不断发起提速,货车司机面临的压力又将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如何避免司机对超速警报置之不理也是下一步车队需要考虑的问题,届时,车队内部关于这部分的奖惩制度估计也会推出,司机师傅们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的。
危化品车辆紧急切断装置必须具备自动切断功能和信号提示装置,对避免危化品大面积泄露引发新的事故有着一定帮助。
这个对散户司机虽然没有直接影响,但是上路行驶时,散户司机也经常会遇到与危化品车辆同行的情况,道路交通安全整体提升对每一位路上的司机而言其实都是利好的。
无一例外,上述被要求强制安装的装置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货车运营安全,当然,无论是卡友响应号召自行安装这些装置,还是厂商在造车时就完成配置,车辆的改装或制造成本都会有所提高。
例如同一微卡车型,标配ABS后售价会提高0元左右,即便是用户自行安装成本也在元左右。
再比如为危化品挂车安装质量达标的盘式制动车轴,以目前危化品行业应用较多的BPW车轴为例,每轴的价格在8千元左右,三抽挂车的成本应该在2.5万元左右。
很显然,运营安全性提高的同时,成本也随之提高,对散户司机而言也算是喜忧参半了,但从长远角度考虑,这些装置的“标配”有助于规范行业整体发展,当然到司机师傅们完全接受这些“标配”还需要一定的过渡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