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爱心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0/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21大深度丨两亿“打工人”的围城刘俊威从年开始跑网约车,在这之前他干过8年长途货车司机,开过6年出租。“连梦里都是派单的提示音。”刘俊威说,除了限行,每天他有超过12个小时在路上,从早上6:30接早高峰的单开始,却不知何时结束。以刘俊威为代表的网约车司机,以及外卖骑手、网络主播、创意策划、软件设计等职业,依托于共享经济、灵活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崛起,构筑起了新就业形态的主力军。一方面,作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新就业形态已成为近两亿人的选择,但是另一方面,新业态从业者的困顿也频繁出现。刘俊威的日常不是孤例,局外人看到的是轻松自由的工作节奏,而当局者则往往在无保障的境地下“玩命”飞奔。被垄断的话语权、高抽成的平台、难以被社保体系完全覆盖的从业者……这一系列新问题有待解决。国家高度重视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环境和利益保障,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多次提及灵活就业。最近的一次则是在5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督促引导平台降低过高收费、抽成及新商户佣金和推介费比例。会议强调,深入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依法查处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恶意补贴、低价倾销等行为。整治各种乱收费乱罚款。同时,做好基本保障兜底,推动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保,放开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探索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新就业大军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年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约为万人,同比增长约7.7%。灵活就业,不是一个新事物,早在现代企业产生以前就广泛存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杨国亮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企业产生以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市场交易活动游离于企业之外进行,这种就业形态不受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具有临时性、暂时性和弹性等特点。”我国社会保险法第10条对于灵活就业群体有着初步的界定,包括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杨国亮表示,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平台企业逐渐产生,灵活就业形态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交易平台上,借助平台提供的信息,劳务供需双方可以更便捷地达成交易。当然,劳动者仍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时间等自主选择交易,成为平台经济条件下的灵活就业者。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年版)》颁布以来,人社部曾先后4次发布56种新职业,与平台经济相关的职业如网约配送员等占比超过半数。正因互联网平台的迅速崛起,灵活就业也更多被冠以“新就业形态”之名。《半月谈》杂志曾撰文指出,新就业形态,其“新”在于劳动关系灵活化、工作内容多样化、工作方式弹性化、工作安排去组织化、创业机会互联网化。借助这“五化”新趋势,新就业形态正吸引越来越多从业者入局。一方面,更多毕业生将灵活就业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据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选择单位就业的届应届毕业生占比为56.9%,同比下降18.9%;而有15.8%的应届生走向新就业形态,同比上升8.1%。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完成了由单位就业向灵活就业的转换。李诗在毕业后原本进入一家教育机构担任教师,但繁重的工作负担让她长期饱受咽喉炎困扰。逐渐萌生退意的李诗觅得机会加入一家在线教育平台,为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进行教学。“算上备课、通勤、上课,每天的工作时长也就4个小时,最起码身体是好多了。“新冠肺炎疫情则进一步加速了新就业形态扩军的进程。随着疫情来袭,许多企业被迫缩减业务、减少用工以节省开支,而新就业形态则充当了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下称《共享经济报告》),年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约为万人,同比增长约7.7%。而在更广义的维度,人社部副部长李忠在年8月曾表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间,依托共享平台的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云客服等熟练性劳动岗位为社会重点群体的就业创造了广阔空间。《共享经济报告》显示,滴滴平台上大约20.4%的专职司机是由于下岗、失业等原因从事网约车工作,41.1%来自制造业;而在疫情期间加入美团平台的骑手中,35.2%的骑手来自工厂工人,31.4%来自创业或自己做小生意的人员。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疫情期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环境下,新就业形态为稳就业、保就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自由弹性”的背面《年中国一线城市出行平台调研报告》显示,有49.21%的网约车司机每日出车8-12小时,27.38%的网约车司机每日出车12-16小时,4.37%的网约车司机每日出车16-20小时;而74.76%的网约车司机一周出车7天。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雅博士后陈龙近来因送外卖的经历而引爆社交网络。陈龙和孙萍曾经给外卖骑手做过群体画像:外卖骑手以年龄在20-40岁的男性农民工为主,他们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从农村或学校毕业以后直接来到城市,大多数都已结婚并开始养育子女、赡养老人。孙萍及其研究团队调研发现,有六成左右的外卖骑手身背债务,能够赚快钱成为了他们首要的择业标准。马雷柏从年开始成为一名外卖骑手。彼时,每天跑单8小时的他平均月入超过1万元,这个收入水平远高于多数在工厂工作的同龄人。但很快,“来钱快、低门槛”不再是一个秘密。“北京就这么大,骑手一多,每个骑手的平均接单量也就减少了。”马雷柏渐渐发现,为了达到入行时的薪资水平,近年来他不得不挤出更多的时间跑在路上。“几乎没有人愿意停下来。”刘俊威的日常不是孤例,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企业责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年中国一线城市出行平台调研报告》,有49.21%的网约车司机每日出车8-12小时,27.38%的网约车司机每日出车12-16小时,4.37%的网约车司机每日出车16-20小时;而74.76%的网约车司机一周出车7天。经营菜鸟驿站的高文龙则终日待在不足20平方米的“一亩三分地”里,在每日14小时的工作时间里保持着两种状态的切换:要么跪在地上分拣快递,要么从地上爬起招待取件、寄件的顾客。“双十一”是属于消费者的饕餮盛宴,但对高文龙而言,则是一场“战役”。“那段时间每天都有超过件快递涌入。往往是前一天忙活到半夜,把堆成山的货给清了,第二天又有快递员吆喝着,在我的店里堆上又一座山。““晚上7-8点开播,一直播到凌晨12点以后,直播时长在6-8个小时。“YY平台舞蹈主播凯西的工作日常似乎符合人们对于灵活就业“自由弹性”的期待,但每隔10分钟跳一支舞的强度也让凯西的身体渐渐承受不住。杨国亮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与劳动待遇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由于生产资料的稀缺性,劳动用工条件天然地不利于劳动者。因此,他们往往不得不接受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劳动安排,如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等。长期流动在露天场景之下,外卖骑手的工作环境更具风险。“越是恶劣天气订单越多,这种情况越不能休息。”马雷柏感到庆幸,他所生活的北京雨天较少,偶尔的沙尘大风天气无非要让他加足电动车的马力。派单系统不会等着他结束送单再下派新任务,在用餐高峰期,最多的时候有七八个订单同时砸下来。骑手王飞对此颇有怨言,“实在跑不过来,我们就会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