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市场上规模最大、并且占据垄断地位的出行平台,滴滴其实掌握着大量的出行数据,甚至是极为敏感的数据。滴滴在美国上市的审计底稿,可能被美方要求上交,或者会被要求披露一些信息,其中如果包括关键设备或供应商的信息,那么滴滴的信息安全就会承受额外的风险。即使滴滴将数据都存在国内,但并不能够排除存储数据的服务器、云服务、光缆或其他硬件设备来自国外,或者有部分是国外厂家供应,或者被(恶意)安装某种后门。单纯的道路数据不敏感,也不是滴滴独家拥有。在国内,人们可以很方便地用高德地图或者百度地图进行导航;用谷歌地图(谷歌地球),更是可以将世界上各国各地的“样貌”看得清清楚楚。
根据滴滴招股书显示,自年3月31日至年3月31日,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万。其中,滴滴在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万年活跃司机。到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国出行已拥有1.56亿月活跃用户,平均日订单量约万单。而根据年10月中国交通运输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发布的数据,当月共收到网约车订单信息6.3亿单。其中滴滴出行订单为5.62亿单,排名第一位。曹操专车万单排名第二位,T3出行万单排名第三位。接下来依次为万顺叫车万单、美团打车万单、首汽约车万、享道出行万单、花小猪万单。滴滴出行加上旗下花小猪的订单量可以占到总订单量的90%以上。滴滴的收入主要分三部分——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而中国出行业务在滴滴的整个收入中占比超90%。换言之,滴滴不仅掌握大量中国用户的隐私数据,而且自身业务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相关。
同时,根据招股书披露,滴滴背后的股东大部分是境外资本。日本软银和美国Uber分别是滴滴第一大、第二大股东,持股比率分别为21.5%、12.8%,腾讯持股6.8%;滴滴管理层方面总共持股10.5%,其中,创始人程维持有7%,柳青持有1.7%,其他管理层持股1.8%;其他股东因为持股比例已经不足5%,所以未在招股书中披露。
值得补充的是,运满满、货车帮和BOSS直聘为什么被查?最显而易见的两个原因是,一是最近在美国上市,二是掌握大量且关键的数据。“运满满”和“货车帮”所属的满帮集团,以及BOSS直聘,都是在今年6月于美国上市。运满满和货车帮覆盖了全国超过座城市,线路覆盖超过10万条,以及超过万卡车司机的货运数据。BOSS直聘则掌握了8万求职者和万家认证企业的数据。
分析认为,滴滴成立9年来,烧钱很多,融资超过20轮,很多知名机构都参与,所以急需上市,投资人可以及早获利退出。而且美股现在处于高点,有利于定价,再加上在美国上市后锁定期也比国内和香港短。但是,并非所有股东都希望滴滴赶紧上市。据传,同样是滴滴的股东,腾讯和阿里都曾劝导滴滴延迟上市,但滴滴却并不采纳。此外,网上也传言,在滴滴计划赴美上市前,监管部门就已经约谈过滴滴,出于数据安全考虑,希望滴滴不要去美国上市。网上另有一种较为合理的猜测是这样的,监管部门在与滴滴沟通时,估计监管部门用的是“希望”之类的词汇,而未直接向滴滴表明“禁止”、“不允许”之类的词汇。于是,滴滴最终没有依照监管部门的意见执行,而是不顾大局,为了自身那点利益贸然在美国上市,希望能够达成“先斩后奏”的效果。那么,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断,去美国上市,滴滴是明知不可为而偏要为之?
滴滴为什么选择美国上市?首先,中国A股主板准入门槛高,要求上市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但滴滴长期亏损。从年至年,滴滴年度营收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分别亏损亿元、97亿元、亿元;仅年一季度,滴滴营收亿元,(特意让)盈利55亿元。其次,如果滴滴想要登陆中国科创板,也面临难题,因为滴滴主要还只能算是一家商业模式创新类的公司。再则,滴滴赴中国香港上市似乎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但港交所在合规问题上的要求也不少。最后,美国市场似乎成为了滴滴仅剩的选择,并且美股上市门槛低于中国大陆和香港,上市成功机率也大得多。
至于滴滴的未来会怎样?只能这样说,国内还有其他公司可以替代滴滴为用户提供出行服务。本来出行就是重要的本地生活入口,甚至是本地生活必争入口,巨头们始终对出行服务虎视眈眈。网约车是本地生活服务的重要环节,作为高频刚需的流量入口,对巨头而言出行具有极高的价值,出行作为高频引流场景通过丰富的生态进行转化变现是更为现实的路径。
今天,一篇网络文章就认为,在滴滴跌倒后,国内打车出行市场的格局可能发生巨变,最后能够吃到饱的很有可能是美团。如果滴滴被下架的时间达到3~6个月之久、那么商业竞争对手将有望抢走大约50%的出行市场份额。也就是说,滴滴被下架的时间越长久,对滴滴就越不利——流失的市场份额会越多。
一方面,移动出行具备典型的双边网络效应。类似外卖,需求有集中时段,主要集中在早晚班高峰时段,以及天气恶劣的时候。所以供给端的数量和质量尤为重要,只要供给足够丰富,就能撬动更多订单。司机越多,乘客等待时间越短,体验会越好,就能吸引更多的乘客用户使用;乘客用户越多,又能进一步吸引越多司机加入且忠诚于该平台,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滴滴被下架期间,新用户肯定没有了;如果老用户在手机上卸载了滴滴,或者换了新的手机,都将用不了滴滴。如果滴滴司机抵挡不住其他平台开出的激励诱惑,纷纷倒戈,那么滴滴平台的乘客用户打车就有可能受到影响,打车时间会变长,甚至可能打不到车,导致更大规模的用户流失。很明显,在被下架的当下,滴滴最致命的就是司机流失。滴滴平台上的司机数量变少,乘客用户获得的体验就会下降,订单撮合效率也下降,于是乘客用户慢慢流失。与此同时,其他平台吸引更多乘客和司机,变得更高效。
相比于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图,美团明显表现得更加精明,而且技高一筹。基于在餐饮外卖市场上战胜饿了么的成功经验,美团目前正在大力招募司机,并且将资源更多向司机端倾斜。而高德的做法却是将主要资源用在了乘客用户端,希望吸引更多用户用高德打车。不过,高德地图本质上是一款工具化应用,不像美团APP那样具备消费价值。此外,高德地图还面临百度地图这样一个不可忽视的同质化竞争对手。
在北京生活的李先生这两天明显感觉到打车比之前便宜了。美团打车针对新客户推出了元的限时打车红包,从三里屯通盈中心打车去首都机场T3航站楼,最低价能到34.7元,而滴滴最便宜的特惠快车,也需要58.7元。李先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白领,出门基本靠打车,之前已经通过累计积分成为了滴滴出行的钻石会员。他没有卸载滴滴,但是最近打车也开始尝试使用美团或者高德,这两个软件集合了很多打车软件,让李先生可以一次打很多平台的车,这样在高峰时段就可以不用像在滴滴上排队那么久,另外最近其他平台的优惠力度都很大,不用白不用。
天津滴滴司机王师傅从年就开始通过滴滴平台接单了,迄今为止已经有5年。王师傅是拥有“双证”的司机,从当年滴滴大手笔补贴时期他有过一天挣元的经历,到后来滴滴逐渐成为网约车行业霸主,补贴越来越少,每天的收入稳定维持在元左右。最近一段时间,王师傅发现,如果每天只用滴滴接单,这个元的收入有些保证不了了。本科学历,头脑灵活的王师傅果断下载了美团打车司机端。最近美团打车在司机端给出的优惠条件也堪称诱人:使用美团接单,一天只要完成一单,美团就奖励20元;每一单完成之后,美团还会在客单价的基础上再奖励20%;另外在达到了一定流水金额之后,美团还会再给予阶梯奖励,最高每天可以拿到元奖励。这两天王师傅通过美团接到的单已经达到了日均客单量的一半以上,他算了一下,每天纯收入能够达到元以上。据王师傅介绍,在他的一个天津滴滴司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