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两年中巴后,大概是93年,我在附近维修厂买了台进口拼装的五十铃,跑起了货运,那时候车还很少,每天在货场等货,日子过得挺自在。”梁先生回忆说。
梁先生是我在东莞寮步的江铃4S店里认识的,他刚买了新车,过来参加活动主要为了拿个车模给小儿子。因为都是广东人,我习惯性地称呼他为“梁生”(粤语通常把“先生”叫做“生”)。梁生是本地村民,不跑车有十多年了,跟朋友合伙在附近开了间模具厂,规模很小,这些年来生意有好有坏,生活不温不火,货车倒是换了好几台。
虽说是老板,但就跟许多私营个体一样,厂里的各种大小事务都要亲力亲为。梁生主要负责分货发货,送货的地方不远,货量也不多,所以现在换新车选了跟以前差不多的车型,开着习惯,也图个舒适和耐用。厂里的轻卡就他长期开着,有时也用来办点家里和村里的事。
●跑车从客运开始政策影响转行货运
现在梁生拿的是A1驾照,前几年厂里生意不太好,还兼职做过一段时间校车司机。那时候梁生已经不是第一次开客车,因为他的跑车生涯就是从客运开始的。
80年代末90年代初,珠三角迎来私营客运的热潮,91年梁生趁势买了辆扬子牌客车,从东莞拉客到深圳。那时候几乎所有客运生意都很红火,他的中巴也不例外。
不过好景持续了不太久,后来广东多地下了政策,禁止普通个体私营客运,梁生被迫转行。大约是93年,他卖了他的客车后,决定跑货运,经朋友介绍后,在本地的维修厂买了台进口散件拼装的五十铃。
●那时候广东到处是五十铃进口散件拼装质量尚可
“那时候没有所谓的4S店,卖车的是一些维修厂,门口放着几台整车,里面就在组装车和维修。”梁生回忆说,“卖的都是五十铃的车,好像没有其他可以选的,到其他地方买也一样,车件都是各地互相窜货的。”
虽然80年代国内已经引进了五十铃N系列轻卡,但广东地区仍然有许多不同渠道而来的进口车,农用车则是丰田戴娜(粤语也叫丰田大利)、五十铃居多,广东本地人会把这类轻卡叫作“农民车”。梁生对车型的记忆很模糊,只记得那时开的是五吨型车,厢是五米多(大概是五十铃FSR吧)。
“车还好,挺耐用,不过刹车经常有问题,貌似修不好……感觉还是现在的车好多了。”梁生对那时的车有点小不满。当年的五十铃FSR是气推油刹车,虽然广东不是多山地区,但是重载对刹车的影响还是不少。另一角度看来,梁生当时的货运业务似乎还算得上红火。
●90年代车还很少货运行业比现在美好
我问那年的货运行情是不是特别好,梁生没有否认,不过拉多少货、赚多少钱,在当时看来那些都是理所当然。“那时车少,每天和一群司机在货场(货运站)等货,工厂里有人来叫车,有时候一次会叫上十多台车。”
“五金、水泥没少拉,虽说车是五吨型的,但当年拉货远不止5吨,不过路程短,基本都是在省内。”90年代广东经济高速发展,梁生就这样乘着春风,开着五十铃卡车当了货运散户好几年。
几年后梁生又做回了客运,进国企当了一名公交车司机,再后来就是跟人合伙开了模具厂。不是因为货运行情有变,而是他跟当时许多本地的年轻人一样,有太多的想法,也想着要安定下来,所以开卡车全职做货运就成了曾经的回忆。
“90年代货运比现在好,现在车太多,货场里的车多,路上的车更多,司机一直在路上,太累。”我问现在跟以前比哪个时代更好,梁生这样回答我。当过公交车司机和校车司机的他感慨,驾驶安全很重要,现在大货车司机驾驶太疲劳了。
梁生跟我身边的许多本地人很相似,虽然开着货车,但也没常离家太远。想起来,我跟他们一样经常自称“老广”,不是指老广州人,而是自嘲是操着粤语口音、没见过世面的广府人。
广东发展较早,在外地人看来,本地人经济富裕、生活稳定,不会想着要跑到外面看看,总是固守在这个他们一直生活着的地方。干货运的人也少,尤其是长途货运,也许“农民车”(轻卡)才是老广生活中最熟悉的货车。(文黎文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