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俊慧校对/陈莉
网约车服务的入口效应、刚性需求越来越凸显。
如果网约车服务不具有入口效应或价值,也就不会吸引类似高德、美团甚至华为的介入。而如果网约车服务的刚性需求不够显著,那么,这些新增“玩家”可能也不会坚持这么久而不撒手。
为了降低风险或规避监管,这些新形态的网约车服务参与者,给自己冠以“聚合打车服务”或“聚合打车平台”。
而所谓“聚合平台”,是指面向乘客与网约车平台公司提供信息聚合服务的平台。在聚合平台上,往往会接入数量不等的网约车平台,用户则可以实现“一键下单,多平台叫车”。
那么,这些所谓的“聚合平台”到底提供的是什么服务?在网约车服务中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责任真空:女子高德打网约车遇车祸身亡,赔偿兑现有点难?
媒体报道显示,6月26日,郑州一名女大学生乘坐由高德打车平台派发给“有象约车”的网约车时遇车祸去世,同车人员还有2人重伤2人轻伤。
去世学生家属称,其乘坐的网约车没有任何相关证件,属于违法上路、违法载客,车祸发生时还超速行驶。
7月16日,高德打车和“有象约车”先后在微博发布声明称,相关部门认定,该事故的全部责任由驾驶重型自卸货车司机承担,其所派单、搭载女大学生的小轿车正常驾驶,驾驶员徐某对此次事故无责任。
其言外之意是,高德打车和“有象约车”对于女大学生等乘客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亡故、受伤并无责任,并在声明中特别强调,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有象约车”对有关乘客的医疗费用和丧葬费用进行了先行垫付。
但据媒体报道,去世学生家属表示,由于肇事方重型自卸货车没有买保险,目前赔偿问题无法解决。前几天找高德方面沟通时,高德方面“非常冷漠”,让涉事乘客找“有象出行”对接,高德方不出面,且涉事网约车司机证件审核工作不属于高德方。
而其他受伤乘客表示,“有象约车”没有垫付相关费用,四名受伤乘客只拿到了1.8万元保险费。
在所谓“聚合平台”打车模式之下,“有象约车”因为体量小、经营能力一般,对乘客意外伤亡的赔付能力不足,而高德地图则以提供“信息聚合服务”为由,认为无需对乘客意外伤亡承担责任。
由此可见,“聚合平台”打车模式下出现了明显的乘客合法权益保障或兑现“真空地带”。
服务本质:“聚合平台”是信息聚合,还是网约车经营?
媒体报道显示,年,高德地图推出高德打车,并首创了聚合打车的模式。随后,携程用车、美团打车等聚合平台相继出现。
今年7月,华为推出打车服务“Petal出行”,高调入局聚合打车市场;与此同时,腾讯出行服务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297.html